大家好,歡迎來到“懷念何湞顯老師”的網頁。 本網頁旨在提供一個平台,給何老師的家人,親友,同事和學生們,分享一些關於老師的往事。 歡迎大家到「寫我感言」上傳寶貴的圖片和文書並留下感言。提交後,本網站管理員會先查閱,通過後會在「懷念留言」頁面刊登。 請大家尊重使用網頁的禮儀。本網頁的管理員有權刪除不適當的留言。 希望這個網頁,可以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平台,去懷念何老師,同時也可以多認識何老師生前的事跡和故事。 謝謝大家。
 

2022年給老師的一封信 - 陳家樂 (喇沙書院 Class of 1991)

何老師,您好:
 
          差不多30年前,我們在錦綉花園見面。您給我欣賞中國歷史、三千年前的箭和璧玉、明代陶瓷、日本蘭花和鯉魚、氣功、鐵觀音⋯⋯令我一直都印象深刻。可惜,之後我再打電話想聯絡您,幾次都不成功,聽說您回了內地定居。
 
          感謝您當年教我中文和書法。我在九龍樂善堂讀小學時,我的中文程度還算可以,不過書法就經常要重寫,自己完全沒有信心,很想進步 。之後我入了喇沙書院,所有同學都說:要學中文就找何老師。多謝您肯教我書法,令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後,我入讀中文大學,我好想繼續學書法,但可惜沒有機會。幸好我另外遇到梁巨鴻老師教我對聯,到現在我仍記得。
 
          此外,感恩遇到老師您教我辯論。辯論對於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當時家境並不富裕,要申領綜援。我想學電腦又沒錢,做運動則體力不足。當年我們的辯論隊曾經創下佳績,但辯論對我來說,更令我滿足的是隊員之間的團結,和師生間的關係,接觸到辯論令我獲益良多。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何老師您盡量幫助喇沙書院不同的學生,特別是成績欠佳和無信心的一群。後來,您又去到深水埗的一間中學教導更多學生,令他們更有信心。您令大家對中文甚至國家有更深的認識,更多的領悟。
 
          大學畢業後,我曾經在政府工作,後來輾轉去了平機會,前後的工作壓力很大,令我失去了信心,最後我改為從事保險工作。幸好,在工作壓力很大的期間,朋友介紹我跟傅世亨老師學書法,我便一直學到現在。當時,我和女朋友一起去學書法。現在,她也成為了我的太太
。。。

岑懋基老師補充

何老師回内地定居一事,據我所知,乃是錯誤傳言。老師雅好文物,收藏之中,有一批民間陶藝藏品,種類繁多,為數不少。年份上及宋元,下迄當代。老師準備贈送香港歴史博物館(?那個博物館,已不能準確憶及)。贈送之前,老師逐件詳盡考証,編撰報告,與實物一併持贈。他認為,只得實物,缺乏論述,有碍於文化承傳。是以不時來往港穗,尋索資料,撰述藏品歴史。前後歴两三載,每次停留,長者達半年。導致定居内地一說之誤傳。老師熱愛中國文化之心,可見一斑。
 

懷念留言 - 陳家樂 (2024-10-19)

喇沙書院 Class of 1991
我在喇沙書院就讀期間有幸獲何湞顯老師指導書法,期後老師改往其他學校任教,實在是母校學弟們極大的損失。 我在大學畢業後和老師失聯,八年前我更不幸中風,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學習。我這兩年才得以聯繫老師,雖然老師的身體健康亦欠佳,他仍耐心與我通電話鼓勵我。 遺憾重逢的時間太短。相信老師和師母已在世界另一端重逢……永願懷念何湞顯老師。

懷念留言 - 岑景珣 (2024-10-12)

'88 學生
我中二年何湞顯老師是我當時的中史老師,一如大家所知的溫文爾雅的教學在此不贅,班上較為調皮的同學也因為對老師如此認真的教,都不會喧鬧搗蛋。 印象最深刻反而是中一那年,有一天一位老師缺席,何老師來代課。當他進入班房時,因為老師的兒子是我同班,坐後排的略有起哄。老師不但不以為忤,反而從容不逼的拿起粉筆介紹自己,然後開始上一課額外的中史堂。當然他沒有為中一當年的課本加上什麼,反而介紹課程以外的知識。

懷念留言 - 黃俊傑 (class of 1992) (2024-10-12)

學生
何老師儒雅,有着一種發自內心的的善良和溫柔。他是我中文課的老師。印象中,每一個同學都是喜歡何老師的。 我記得,何老師每次走進班房都是面帶笑容,充滿喜悅的。教學的時候總是帶着一種溫柔的熱情。溫柔在於何老師講學的時候總是有一種儒雅的態度,聲線柔和之餘亦抑揚頓挫。熱情在於何老師總是帶着一種非常渴望分享中國文化的心情講學。他的教學更是偏向於一種予人分享的喜悅。

懷念留言 - 陳計明 (2024-10-12)

學生
儒雅風骨-悼何湞顯老師 何老師仙逝,實在感觸萬千,種種往事,頓時湧上心頭,熱淚盈睫,還望能拋磚引玉,記下儒師風骨,勉勵後學。 曾在喇沙受過何老師教誨想必都是大師兄,我相信也是何老師的末代學生了。小學畢業時,班主任因我字體東歪西倒,而建議改善,故在喇沙書院參加了何老師教的書法班。

沒有教授過我的何老師 – 李松康 (喇沙書院 Class of 1984)

在中學六年的生涯中,我沒有被何老師教過,也沒有從他身上學到什麽關於中國語文的知識。基本上是從沒接觸過他,最多只是點下頭,對老師作一個簡單的問候。但老師留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也驅動我寫了這篇感言。
 
在喇沙兩千多天的日子,我總是在何老師身旁擦過。連在日後的中學同學大聚會也只是跟他是同場,連單獨拍照也沒有。何老師對我來說是一位每天早上上課前排隊也會近距離見過的老師。我在Form 2F班上課前每天排隊時,他負責的Form 2E剛好是在旁邊排隊,帶同學去課室。印象中老師有他走路特別的節奏和姿勢,他很斯文,他是一個文人,很有知識的。我當時只是一位14嵗喜歡運動的喇沙仔,懂的事太少了。當我在中六選科的時候沒有選擇中文,又錯過了一個受教於他的珍貴機會 (讀中學是80年代,當時的風氣還是能學好英文比中文重要)。雖曾是辯論隊的成員,但不是中文隊。雖是校刊的編輯,但是在體育上,何老師是負責中文的老師。校内朗誦比賽也有參與,但是另外一個語言,錯過了他做評判的接觸機會,總是沒有緣分從他身上學到什麽。
 
寫這個感言不是因為何老師對我或我在何老師身上得益到什麼文學上的知識,正是因為我沒有被他授教,但還是感覺到從他身上間接地被影響,好像賺了些東西,多神奇!
 
何老師會不會是喇沙歷代最資深、最受尊敬、對學生貢獻最大、對中國文學的理解和傳承,最能啓發學生,最受愛戴,修行最高的老師?以老師那麽謙虛的高人,可能會因為我這樣來描述他而不高興的。但他在我眼中,就是這樣的老師。他絕對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在中國文學或修行對同學們有極大正面影響的老師,連我在沒有受教於他的情況中也感受到,那真是被他教導過的同學肯定是有更深的印象,得益更多,影響更深遠!
。。。

懷念留言 - 胡健豪 (2024-10-16)

學生
我是80年代喇沙書院的學生。在同屆的同學中,我認為我是較幸運的一個,因我在校的7年中(連兩年預科文科班),有5年的中文科都是何老師任教的,當中有一年他也是我的班主任。我非常喜歡他的課堂,他授課時,教的不單只是課本,他還讓我認識和欣賞中國文學發展、中華文化、文字書法等等;總覺得他的學問好像沒有邊際一樣。我還記得我的中文課本總是寫滿他上課時說的有趣典故、文人詩詞。

懷念留言 - 張景新 (2024-10-16)

1989年喇沙書院預科畢業
老師仙逝, 痛心不已!八零年代末修讀預科中文, 有幸受教於先生, 獲益良多。默然回首, 距今已三十五年, 若干課堂情節, 個別景物點滴, 依然瀝瀝在目, 緬懷不已。 先生溫柔敦厚, 儒雅大度, 溫文爾雅, 學養湛深, 人所共知。先生授課, 耐心講解, 言語總是溫潤平和;態度總是孜孜不倦, 指正錯誤時又總是語重心長。

懷念留言 - 陳立仁 (2024-10-16)

喇沙書院學生
何老師,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尤記得你把【説文解字序】講授得趣味盎然,為我開啓了認識「中文」的大門,其後的每課,都是那麽用心的娓娓而談,春風化雨。 我放學是走路回家的,偶爾在路上看到老師的背影,永遠是腰板挺直,每步不徐不疾。肩膀上掛著一個啡色的皮袋,那時我跟同行的同學仔笑稱這為「相機袋」。現在我知道老師原來是去坐火車回家。 老師要踏上另一個旅程,希望沿路有好風光伴你。

懷念留言 - 鄺英偉 (2024-10-25)

學生
懷念何老師 我在喇沙讀至中六,參加了香港高等程度會考,考進了中大。在迎新營中聽到哲學系陳特博士談到有人說,做學問,就好比原有的七寶樓台倒毁了,大家只是在檢拾原有樓台的碎片。陳博士說此話令他感慨良多,難道做學問竟然只是在重組難以重圓的真理?但對於台下的我來說,心中卻有另一番感慨——我的確曾到訪過七寶樓台,然而沒有珍惜機會,好好深挖,以後再與寶藏無緣了。 我想到的是何湞顯老師。

懷念留言 - 方國棟 (2024-10-26)

學生
《生查子》 時值1976年中五會考中文科的溫習過程中,詩興突發,便嘗試改編宋 歐陽修《生查子》一詞,以舒發當時節令與已之迷茫心境,之後上呈何老師以紅筆批改,遂成為正式的版本,並於2013年刻在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裏的紅磚牆上以資永記。經過半個世紀的顛沛人生洗禮,現在重溫何老師替我所作出的修改,深切地領略到老師對生命的看透,更能體會到老師的深博無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