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新
1989年喇沙書院預科畢業
老師仙逝, 痛心不已!八零年代末修讀預科中文, 有幸受教於先生, 獲益良多。默然回首, 距今已三十五年, 若干課堂情節, 個別景物點滴, 依然瀝瀝在目, 緬懷不已。 先生溫柔敦厚, 儒雅大度, 溫文爾雅, 學養湛深, 人所共知。先生授課, 耐心講解, 言語總是溫潤平和;態度總是孜孜不倦, 指正錯誤時又總是語重心長。當年先生批改拙作, 別字不少, 本已在評語中重覆提點, 奈何愚鈍, 未有為意, 以致不為所動, 屢勸未改, 迫得先生要開口訓誡; 卻又留有餘地, 旁敲側擊:在課堂上不指名道姓, 巧作集體勸勉, 語調不愠不火, 然卻真當頭棒喝。一聽之下, 自可對號入座, 明白先生意有所指, 慚愧之情, 驟然而生。自是以後, 引以為戒。當年習作, 保存至今, 偶爾翻閱, 細味先生真跡點評, 言簡意賅, 匡謬指正, 嘉勉鼓勵, 交替有之。每次重溫, 一番滋味, 趣意無窮。 先生講課, 深入淺出, 順手拈来, 感情豐富。論語先進, 妙趣橫生;莊子消遙, 有情有信;六家要旨, 各有千秋;六書文字, 原始流變, 先生均侃侃而談, 娓娓道来。課堂本以應考為務, 但學生有幸見識先生一代學者嚴謹的治學精神、中國文人的風骨情操、當世良師的教育風範, 以至仁人志士的家國情懷, 實在是少年時代一段不可多得, 可遇而不可求的啟蒙經歷。先生在講解魯迅小說ㄍ藥》時, 感情真摯, 情深意遠。多少肺腑之言, 至今記憶猶新, 印象難忘。 「而今宛爾音容在,猶是當年問字時」。先生克己復禮, 才德兼備, 言談舉止, 溫潤如玉。 如今仙遊, 音容宛在, 精神猶存。